114 | 0 | 24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在家庭结构日益核心化与社会快速变迁的背景下,我国老年人的劳动参与正发生深刻变化,子代孝行作为连接两代人之间的重要纽带,对老年人的劳动参与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2020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采用二元Logit模型探究子代孝行对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子代孝行对老年人劳动参与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子代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对老年人劳动参与具有抑制作用,子代情感慰藉显著促进老年人劳动参与。(2)老年人自评健康在子代孝行与老年人劳动参与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子代孝行对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存在群体异质性。据此提出以下建议:建设“情感养老”式新型家庭养老体系;加强老年健康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老年友好就业环境。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increasingly nuclearized family structures and rapid social changes, the labor participation of the elderly in China is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Filial piety, as a vital link between generation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the labor participation of the elderly. This study uses data from the 2020 China Elderly Social Tracking Survey(CLASS) and employs a binary Logit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and mechanisms of filial piety on the labor participation of the elderly. The findings indicate:(1) Filial piety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labor participation of the elderly. Specifically, economic support and daily care from the younger generation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labor participation of the elderly, whereas emotional comfort from the younger generation significantly promotes it.(2) The self-assessed health of the elderly plays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between filial piety and labor participation.(3) The impact of filial piety on the labor participation of the elderly varies across different groups.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are proposed: to develop a new family-based elderly care system that emphasizes emotional support; to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elderly health infrastructure; and to create an elderly-friendly employment environment.
① 习近平:《习近平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的回信》,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10/content_6979043.htm,2025.03.09。
(1)廖爱娣,李晴晴:《我国老年人再就业何以可能?——基于可行能力理论的分析视角》,《山东工会论坛》,2025年第1期。
(2)关斐,李麦收:《健康、公共医疗保险与老年人劳动参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23年第1期。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https://www.gov.cn/zhengce/2021-11/24/content_5653181.htm,2025.03.09。
(4)和红,谈甜,王和舒琦:《子女支持对城乡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的实证分析》,《人口与发展》,2020年第4期。
(5)童玉芬,廖宇航:《健康状况对中国老年人劳动参与决策的影响》,《中国人口科学》,2017年第6期。
(6)王莉莉:《中国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理论、实证与政策研究综述》,《人口与发展》,2011年第3期。
(7)[美]乔纳森·H.特纳著,邱泽奇等译:《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276-280页。
(8)祝慧琳,王强,初帅:《生育政策调整背景下的隔代抚养与老年人劳动供给决策》,《教育经济评论》,2022年第5期。
(9)赵明,王晓军:《代际共居对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基于嵌入性理论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3年第1期。
(10)畅倩,赵敏娟,姜志德:《家庭代际经济转移对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南方人口》,2019年第5期。
(11)JONES A.M.,RICE N.,ZANTOMIO F.,Acute Health Shocks and Labour Market Outcomes:Evidence from the Post Crash Era,Economics & Human Biology,Vol.36,2020,p.100811.
(12)姜向群,杜鹏:《中国老年人的就业状况及其政策研究》,《中州学刊》,2009年第4期。
(13)张翼:《受教育水平对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中国人口科学》,1999年第4期。
(14)向运华,金巧森:《跨越数字鸿沟:智能手机对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
(15)赵明,王晓军:《代际共居对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基于嵌入性理论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3年第1期。
(16)赵晶晶,李放:《养老金收入对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17年第3期;岳希明,范小海:《新农保对老年人劳动供给及福利的影响》,《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4年第2期。
(17)韦宏耀,钟涨宝:《代际交换、孝道文化与结构制约:子女赡养行为的实证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18)王萍,李树茁:《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的纵向分析》,《人口研究》,2011年第1期。
(19)李翌萱:《积极老龄化视域下中国老年人经济活动参与研究》,《兰州学刊》,2016年第5期。
(20)李嘉雨,陈娜:《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健康的影响——基于虚弱指数的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23年第17期。
(21)黄庆波,胡玉坤,陈功:《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人口与发展》,2017年第1期。
(22)邓力源,唐代盛,陈思:《健康资本对我国中老年人劳动参与影响研究》,《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23)王萍,高蓓:《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认知功能发展趋势影响的追踪研究》,《人口学刊》,2011年第3期。
(24)王璐,陈璐:《中国老年人的年龄认知与社会参与》,《人口研究》,2024年第5期。
(25)赵明,王晓军:《代际共居对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基于嵌入性理论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3年第1期。
(26)梁丽霞,黄燕:《代际居住安排对中国老年人家庭养老脆弱性的影响》,《人口研究》,2024年第5期。
(27)李梦竹:《代际经济支持对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基于CHARLS2013的实证研究》,《调研世界》,2018年第4期。
(28)EMERSON R.M.,Power-Dependence Relations,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Vol.27,No.1,1962,pp.31-41.
(29)朱赫,李升,陈虹霖:《代际支持能够避免老人遭受虐待吗?——基于家庭关系影响的实证研究》,《社会政策研究》,2022年第1期。
(30)JANET D.M.,BLAKE A.E.,Role Transitions in Organizational Life:An Identity-Based Perspective,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Vol.26,No.4,2001,p.778.
(31)郑爱文,蒋选:《老年劳动供给研究进展》,《经济学动态》,2020年第5期。
(32)谭娜,周先波:《中国农村老年人“无休止劳动”存在吗?——基于年龄和健康对劳动供给时间影响的研究》,《经济评论》,2013年第2期。
(33)SHUZHUO L.,LU S.,FELDMAN M.W.,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 and Subjective Health of Older People in Rural China:A Gender-Based Longitudinal Study,Australas J Ageing,Vol.28,No.2,2009,pp.81-86.
(34)唐婧:《健康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进展》,《经济学动态》,2023年第8期。
(35)CREGAN C.,When Time is Running Out:A Growth Curve Analysis of Older Workers’ Retirement Intentions,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Vol.44,No.5,2023,pp.760-775.
(36)MRAJA J.,What is Self-Rated Health and Why Does it Predict Mortality?Towards a Unified Conceptual Model,Social Science & Medicine,Vol.69,No.3,2009,pp.307-316.
(37)几率(OR值)是回归系数的指数化形式,此处4.02%=(1-e-0.041)×100%。
(38)李江一:《社会保障对城镇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以原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为例》,《人口与经济》,2018年第2期。
(39)WAHRENDORF M.,et al.,Social Productivity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Early Old Age-Results from the GAZEL Study,Aging & Mental Health,Vol.12,No.3,2008,pp.310-316.
(40)KRAUSE N.,Received Support,Anticipated Support,Social Class,and Mortality,Research on Aging,Vol.18,No.4,1997,pp.387-422.
(41)赵明,周雪晴,徐凯迪:《互联网使用对低龄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老年人力资本提升视角》,《人口与发展》,2024年第5期。
(42)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第5期。
(43)此处中介效应占比分别是经济支持、生活照料、情感慰藉在各自总效应中的占比。
(44)卿石松:《性别角色观念、家庭责任与劳动参与模式研究》,《社会科学》,2017年第11期。
(45)陈翠玲,唐丹,王大华等:《老年人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年第12期。
(46)孙金明:《子女代际支持行为对老年人自我老化态度的影响——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的分析》,《人口与发展》,2017年第4期。
(47)刘汶蓉:《孝道衰落?成年子女支持父母的观念、行为及其影响因素》,《青年研究》,2012年第2期。
(48)梁丽霞,李伟峰:《情感养老:何以必要与何以可为》,《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
(49)李俊:《赡养福利与我国空巢老人家庭的子女精神赡养》,《人文杂志》,2016年第5期。
(50)黄石松,伍小兰:《“十四五”时期中国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优化》,《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
(51)王显勇:《因应人口老龄化社会的退休制度:从双阶强制结构迈向双向选择结构》,《当代法学》,2024年第1期。
(52)刘丹霞,邓国胜:《互助照护、合作社服务与农村互助养老的可持续性——老年照护资源禀赋与公共精神的双重中介效应》,《人口与发展》,2025年第1期。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F249.2;C913.6;C913.1
引用信息:
[1]梁丽霞,李宜伦.“老有所依,亦有所为”:子代孝行对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J].山东工会论坛,2025,31(04):68-84.
基金信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时间银行养老模式交换机制及路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4ARK003);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山东省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影响因素与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3BRKJ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